從2018年5月轉崗到檢測中心,至今已有3年多時間,在各級領導的指導和身邊同事的幫助下,檢測員崗位的工作日漸成效,經過日常工作的積累,現總結以下幾點注意事項與大家共勉。
(1)現場測試時,儲砂筒中砂面高度和重量與室內標定時保持一致。
(2)基板使用:檢測時,地表面應處理平整,若凹凸不平應使用基板,以減少試驗誤差,盡量使檢測表面光滑平整。現場測試完后,要檢查罐砂筒底板、基板與地面之間是否有砂子漏出,如有要將其單獨清出,稱其質量,計算密度時應扣除這部分質量。
(3)量砂的使用:量砂應規則,使用進行回收的量砂,下次使用前必須過篩洗凈、烘干,并放置足夠的時間,使其與標定時潔凈、干潮狀況一致,以保證量砂密度。換砂時應重新標定量砂密度,確保試驗準確性。
(4)試坑的形狀:試坑的形狀應該是空的圓柱體,但現場往往會將坑挖成鍋底的形狀,尤其是在接近試坑底部的位置。就每一壓實層而言,越向下的部位其壓實度越小,所以,這樣形狀的試坑將導致較松散部位的土取出的相對較少,導致測得的壓實度值偏大。
(5)試坑的深度:按照《公路路基面現場測試規程》要求,試坑的深度應該等于測定層的厚度,但不得有下層材料混入,一般情況下,每壓實層厚為15-20cm,所以,試坑深度也應該是15-20cm。壓路機在碾壓過程中其應力分布成倒三角形,所以就每一層壓實而言,越向下的部位其壓實度越小。因而,坑的深度不夠,將導致測得的壓實度偏大。試坑深度應盡量等于標定時深度,坑壁筆直,上下口直徑相等,避免上大下小或上小下大。
(6)灌砂的時間:正確的做法是觀察邊緣處標準砂不在流動后還需要等十幾秒鐘再停止灌砂。因為我們無法直接觀察到中心部位砂子的流動情況,而且砂子的流動是從中心開始而后才向邊緣擴展的。如果提前結束灌砂,勢必導致灌入的標準砂質量偏少,從而導致測得的壓實值偏大。
(7)含水量的選取:在選取含水量時,應將試坑內的土壤迅速均勻攪拌,然后再取含水量。
以上內容若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事斧正。
文/陸兆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