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想干 設備維修是個技術活,但往往“不是因為不會干而不想干,卻是因為不想干而不會干”,沒有激勵機制,能干的累死,收入卻差不多。于是,能干的也不想干了,就形成了吃大鍋飯的格局,這里前提就是每個人責任必須清晰,目標必須明確并采取一定的激勵措施。
2、不愿學 干設備維修就和當大夫一樣,隨著技術的進步,設備的更新換代,停止了學習就停止了進步。每一次的設備故障、維修做到“三不放過分析”原則通過學習就舉一反三,提高自己的維修知識。
3、不抓保養 很多故障都是有預兆的,如聲音、振動等,而這些操作手最容易發現,可以將大量的故障消滅在萌芽狀態,很多故障發生后,回頭分析大部分的故障發生跟基礎保養有關,正所謂“松一顆螺絲,斷一根梁,抽一塊磚頭倒一堵墻”,所以全員參與設備保養是突破瓶頸的基礎。
4、不抓落地 我們都在尋找先進的管理模式,今天這個理念,明天那個模式,關鍵在于落實,落實到具體班組、具體責任人。
5、不分重點、不做預案 公司的機械設備很多,要具體梳理出每一個施工時的重點機械、設備,做好保養,保證機械設備的完好性,同時做好預案。不能是“等待機械故障的發生”設備壞了,修好了萬事大吉,等待下一次故障的來臨,結果問題越來越多,工作越來越忙。
6、管理脫節 固步自封,維修工與操作手的目的一樣,大家都是要將設備保證在最好的狀態,為企業創造價值目標也是一致的,但分屬兩個部門,更要分別明確各自的定位與職責。理清這兩條線,回顧發生的故障,你會發現大量的機械故障,都在重復修理。我們需要從根源上分析維修,設備管理維修需要創新,不能有這么多年來我們就是這么做的,就是這么管的這種思想根源。
總之,困擾設備管理提升的因素很多,我們可以結合自身企業的特點選擇重點予以突破。
文/劉德祥